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做好保监会信访投诉转办件处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3:15:18  浏览:81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做好保监会信访投诉转办件处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关于做好保监会信访投诉转办件处理工作的通知

保监厅发〔2010〕46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保监会信访投诉转办件的处理工作,维护广大被保险人合法权益,严格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信访工作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收到保监会信访投诉转办件后,应认真办理,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切实解决广大被保险人的合理合法诉求,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保险行业诚信形象。

  二、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对转办件中反映的信访投诉事项逐一认真调查核实。对于反映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的转办件,各保监局应及时受理,认真调查核实,并对违法违规事实是否属实给予确认,不得将反映违法违规问题的转办件转保险公司处理。

  三、对于反映保险公司存在的人事管理、劳资纠纷、代理合同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内部管理问题和重大复杂保险纠纷事项的转办件和联名信转办件,各保险公司要及时妥善处置,切实采取稳控措施,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对于反映上述问题的转办抄送件,各保监局应积极协调,督促处置,加强跟踪,维护社会和行业稳定发展大局。

  四、对于反映保监局在信访投诉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复查件,各保监局应客观全面地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保监会提供调查取证的程序材料、事实认定材料、处理经过和处理结论。在复查期间,各保监局应认真自查信访投诉处理的程序及告知书、答复书的合法合规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通过再次协调,妥善处理,促使信访人主动撤销复查申请。

  对于经保监会复查后撤销原处理决定,要求保监局重新处理的信访复查事项,各保监局应高度重视,认真全面地重新调查处理,并按新受理信访投诉事项的时限要求,及时向信访人寄送信访投诉告知书和信访投诉答复书,切实避免二次复查。

  五、对于需要反馈信访投诉调查处理情况的转办件,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严格按照保监会《举报投诉转办单》注明的时间向保监会报送回复报告一式三份。因故要求延期的,应预先书面向保监会报告,说明事实、理由和预计办结时间,延长时间不应超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信访工作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反馈调查处理情况的回复报告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保监会《举报投诉转办单》文号、信访投诉人姓名(匿名投诉除外)、被信访投诉对象;

  (二)信访投诉事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信访投诉事项的调查情况;

  (四)信访投诉事项的事实确认和性质认定,涉及多个事项的须分别陈述说明,涉及经济利益纠纷或有违法违规金额的要列明具体数额;

  (五)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措施;

  (六)对于群体性或疑难信访投诉转办件,回复报告还应包括目前的处理进展、发展态势以及稳控措施等;

  (七)经办部门、经办人姓名、联系电话。

  六、回复报告中已认定违法违规事实,但尚未处理完毕的,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在处理完毕后向保监会报告相关处理措施和结果。报告处理措施和结果的报告应按“一事一报”原则报送,并应注明对应的保监会《举报投诉转办单》文号。

  七、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转办件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的,应及时立案调查;对于涉嫌其他违法犯罪问题的,应及时移交有关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案件应按照《关于建立保险司法案件报告制度的通知》(保监发〔2009〕81号)的有关规定,向保监会报告案件情况。

  八、各保险公司总公司负责向保监会报告转办件的办理情况,总公司不得直接向保监会转发分支机构处理情况报告,也不得要求分支机构直接向保监会报告处理情况。

  九、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将转办件办理工作纳入日常考核体系内,加强管理。保监会也将根据情况对转办件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法治道路的本源与规律

作者 张启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内容摘要:在“法治道路”这样一个很大的字眼下面,本文运用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比较,理论与实际的多维连接,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与联系发展等方式和角度,讨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即东方的法与西方的法在起源和性质上的区别;中国社会的变革规律;法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国法治道路的具体展现;怎样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文章站在一种本源的角度上,创造性的引入了中国的“人界”式发展道路与西方的“物界”式发展道路的概念,进而归纳出了各自的法治道路:即西方的纵深决定型法治道路,东方的展扩辅助型法治道路。又通过深刻的剖析,将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及法治道路的变换轨迹划分为七大阶段来进行深入的展示,其中的第六阶段与第七阶段是预见性的提出来的。文章最终把落脚点定位于当今中国所处的法治阶段,并阐明了现阶段中国法治道路的具体推进方式。
关键词: 人界式发展道路 物界式发展道路 展扩辅助型法治道路 纵深决定型法治道路



序 言

有关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问题,当前的法学家们(主要是法理学家)大致正在做两件事:一件是编制法治蓝图,比如,说明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特征、价值和方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价值研究的方向;另一件是剖析法治现实,分析从人治到法治转型过程中的现状、路径与未来可能出现的实际走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实证研究的方向。也有许多人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来做,把法治目标问题与法治现状的分析结合起来思考。应该说,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或许在更多的现实的中国人看来,法学家们在这里谈的“法”无论从效力上还是从认同的程度上又都倍显乏力。于是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尝试一下从社会发展道路的本质规律的角度引出法治道路的本源,并在理论上介定出它不同类别与阶段的特殊性,进而从一种更宏观更深刻的角度来把握中国式的法治道路的位置与走向,或许这样的方式和理论更适宜并有助于当前国人的法治观念和信念的改善与增强。
毕竟,中国距离真正的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程要走。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的道路以及它目前处于怎样的进程中,又具体应怎样完成等问题就是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




一 法的缘起

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的结晶,一种文明的标志。在人类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它在东西方不同的土壤里分别孕育成型,并且分别以不同的特性昭之于世,相映生辉。

(一)西方法系的发展脉络
那么东方的法与西方的法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异同?下面首先来看一下西方法学的历史: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当时,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基本的社会结构和人们认识和感受的对象;同时,古希腊的哲学非常发达,发达的哲学开发了自由民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了政治学,文学,美学与伦理学等专门知识体系的形成。在丰富多采的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与美学作品中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法理学问题,诸如: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利益正义,人治和法治,守法的道德基础和政治基础等等。从西方法学家的角度,这些问题是法学的症结,永恒的主题。这些法学史上最初提出的问题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论述,对西方法学一直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一“源起”时期的发展感受到西方人对世界及人类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更侧重于其认识对象的各种具体性质的把握(例如,他们的习惯法更侧重于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各种具体学科的成型和发展也代表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角度),这样的发展方式易于各种理论和势力的均衡发展,同时各种认识体系的发展成型也直接为西方法系的产生奠定了理论的根基;但是,这样的发展方式也透露着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的阻力,由此也为一种高于其上的为了维系这些不同体系的平衡和发展的“权威”(即西方真正意义上得法系)的成型奠定了基本的动力根源。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在罗马帝国前期,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简单的商品经济和复杂的财产关系。法律调节机制和法律秩序越来越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也越来越复杂。法律事务需要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家来处理。后来,由于奥古斯都大帝建立了法学家官方解答权制度,法学家的声誉大震,法学不仅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且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这一时期是西方法系初成的阶段,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法律从制度到学科的成型,其明显的维护社会秩序与创造社会财富的功能也使得其与封建皇权建立了相当程度的联接,由此帝王权威的认可也从侧面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法系权威的成型和发展。
中世纪是西方社会最黑暗的时期。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上帝的世界观,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它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了神学之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一直独立的法学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事实上,在托马斯阿奎那的著述中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阿奎那通过把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法律思想吸收于神学之中,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到中世纪后期,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对法律的需要。注释法学派脱影而出,对法学的保留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发展大致呈现了两方面特征:一,上帝世界观的高峰突现,明显的展示了这一阶段是西方的封建时期,上帝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标志。二,即使在这个“上帝一统”的时期,西方社会法系以及各学科的发展也依然没有间断或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这既说明了上帝权威的局限性也更明显的体现着西方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具体的内涵下文将详细阐述)。
自十三,十四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和变革。一批出身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把君主或人性看作国家和法律的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里的君主虽然有着封建王权,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孕育的思想体系看,其更突出的特点是侧重于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必要工具,即便是他的特权也不仅源于法律而且要在相当的程度与范畴上受制于法律),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回到了人间。这个时期法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人文主义法学派的产生。他与注释法学派为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出现和法律统一化创造了思想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他们成为把古代法学和近代法学连接的纽带。
而后,于十七世纪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在革命中普及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时代要求既需要法学也解放了法学。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更是需要法学。并且出现了与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分庭抗礼的以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反对神权主张人性,反对专制主张自由。也最终奠定了以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等资本主义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1〕。
从以上的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进程中,法的发展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由简至繁,几乎贯穿始终,其巨大作用显而易见。

(二)中国法系的发展脉络
下面再来看一下中国法系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学研究就很兴盛,并有专门的法学著作问世。其后历代都有丰富的法律思想。但是,直到二十世纪,法学始终被包围在封建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之中,独立的法系无从谈起。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夏商西周时期出现的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具体呈现为以德配天,名德慎刑的思想和政策。而后,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是中国法学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各种学说百花齐放,儒,法,墨,道四家都对法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法家的贡献尤为突出。儒家:从人性善的哲学出发,强调圣人,贤人,圣君,贤相个人的统治力量,重视道德礼教的作用,主张礼主刑辅,综合为治,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哲学论证。墨家:以天意乃法为根源的法律观出发,主张以天为法,循法而进;他们还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信念,主张在经济上重视生产,节约,利民,在刑罚上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道家从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出发,反对制定一切礼法制度,主张一切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甚至断言“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与希腊圣哲柏拉图的政治法律主张不谋而合。这也是中国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先河。法家:其代表人物大都是政治活动家。他们在政治活动中,总结了历史上的和现实的治国经验,把法治推崇为立国和治国之本,明确提出援法而治与依法治国等主张,并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实现法治的政治改革和变法。在主张和实行法治的过程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新思想,法家学说曾经成为显学。法家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封建法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其推动作用不亚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取代封建法律制度的划时代的作用。
经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法学非常昌盛。但是,这种局面随着秦朝中央集权的专治主义的出现而终止。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在所有思想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同一时期,出现了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刑名律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律学成为正统的法学,是法学的代表。而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也垄断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法学领域。法学亦成为儒学伦理学的附属〔2〕。
以上的西周时期是典型的中国社会“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时期,而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第一次的根本性大变革时期,更是“天人合一”思想在理论上的初始成型期,它孕育着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的理论与思想的底蕴和力量(这里我们应注意一个现象,这个“中间”阶段的变革的决定作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这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唯一的一次,具体原因在下一章节中将详细阐述)。具体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使得更宽泛的人群(主要是后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得到了张显各式欲望的动力,展阔了人们思想的外延和边界。这一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派系的学说,承袭了上古(主要体现在凝结于西周时期的文化)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框架,直接阐释了中国人如何将天道的规律赋予人类和种族,从系统的理论上展现了中国日后的发展脉络,这并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一期间更值的注意的是法家思想的特殊成因和作用。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确,法家人物所阐述的“援法而治”“依法治国”等主张,更侧重于的是“制度”而不是“思想”,是“工具”而不是“权威”,换句话说,其更大的功用在于“变革和遏制”而非“平衡与持久”。因此,在中国社会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还未成熟,在政治领域的地位还未确立的时候,它起到了帮助新兴力量破除天下纷争,确立统治地位的作用。但是,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灵魂相比,它的理论的外延就要小的多,其长久引领社会前行的动力亦倍显缺乏。因而,当中国独有的“容百家”的儒家统治思想和哲学在整个社会确立和巩固后,法家学说的功用便更明显的体现在了制度体系和维护统治的工具上了。即“大道一统”,“忠义仁礼”的治世思想需要法制的维护和贯彻,而法制的“生存”与发展亦要以“天人合一”的宏大理论为底蕴,在这个交相作用的运转下,中国独具特色得法系便缘起,成熟,并呈现开来。

(三)东西方法系的本性的异同
抛开近代的革命阶段而单论及之前的变革历程,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虽经历着改朝换代的巨变,但法所呈现的内涵及外在的展现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应注意到,西方社会进程中的最高统御力量是“上帝”,但是从整体来看,上帝似乎并未深入到人们具体的世界观之中,相反古希腊的圣哲们对各领域的颇具平民性质(缺乏政治色彩)的思想与论述却对社会的发展,法系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而中国的最高统御力量是皇帝,尽管皇帝以上还有“天”的存在,但是在百姓心中,似乎皇帝与天是一体的,统御力量的重心在皇帝。东西方这两种神本位思想与人本位思想的根本差别,体现了各自人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探求方式,追逐生存与理想的方式的差别,也是两种法系从概念,内涵,效力,以及发展路径的不同的最本质的原因所在。在西方,法所扮演的“角色”处于不断的充实之中,并且始终起到了改变人的世界观,推动社会进程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上帝仅是一个符号,是一个人们填充对自然探求欲望的寄托,是人们要控制自然的欲望的体现。而他们真正发展的重心在于“物界”(这是我很牵强的给出的概念,旨在表现一种侧重于人以外的大自然为主体,以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以对自然界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为重心,从而带动人自身及人类社会前进的一个概念),在不断的实践与认识的循环中,也不断的对自己大脑中的认知与世界观进行着变革与洗礼。当这种认知达到了足以否定上帝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时,上帝便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将根本自然规律与人的特有的精神文化交融为一体的标志。与此同时,“物界”的重心也随之占据了人们世界观的本位。由此,一种为这种“物界”的认知,利用,享有等等为目的的规则便随之成为一个系统而呈现开来,这便是西方意义上的“法”。对它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形象的给出一个名词--纵深决定型法治道路(尤指规则规范在社会运作过程中,对人及人类社会左右程度的核心地位)。
下面再来看一下中国法系的发展道路:这条路与西方的法系发展道路恰恰相反。人们探求之路的重心在于“人界”(即一个与前边提到的物界相反的概念,它侧重于从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协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并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着重于从人的引导驾御为中心进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的协调的境地)。华夏子孙把统御自然的力量重心放在了人的自身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孜孜以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大道的一统”,“天人的合一”。这种改造力量集中的体现在了“天”的儿子--皇帝的身上。于是,一种为了保持这种“人界”道路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便脱颖而出,这就是中国意义上的“法”。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法要以天道德义为核心,以忠义仁礼为指导思想,以刑律为主要内容,就是因为这里拥有着无处不在的“人界”规律;而少有工商牧渔等以私法关系为主体的内容,就是因为这里更多的是侧重于“物界”道路的规范。正是由于驾御人的本性所在,使得中国的带有西方意义的法律规范少之又少,而且效力低下,并且带有强烈的辅助性工具色彩。如果从相对于西方法的角度而言,我们对此也可以形象的给出一个名词--展扩辅助型法治道路。至于这种法治道路在中国社会进程的各个阶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规律,我将在下两章节中重点论述。




二 中国社会的变革规律及法的作用

上一章我们从本源的角度引出了中华法系,进而概括出了中国展扩辅助型法治道路的成因。但是,这样的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的孕育又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纵观中华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几乎不变的生产方式占据着统治地位,也占据着中华民族的史页中最重的一笔。由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数千年来没有发展,而是原地转圈,中国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1]。对此观点,我一直以来都表示强烈的否定,下面我从几个角度来阐释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及法位于其中的角色。

(一)中国人界式发展道路的成因的理论根源
首先,孔孟老庄精辟的人文哲学;政治家兵家独到的文韬武略,忠义仁礼的治人思想;诗词歌赋的人文文化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独具的精神财富所凝聚的巨大力量无疑是一道占据着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宏伟靓丽的风景线。这些成果尽管是处于封建社会,但是其所阐释和追求的“大道无极”,“天人合一”,“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等等崇高的思想文化的结晶早已超越了西方意义上的封建枷锁,而是一种永恒的真谛,它体现着一种不同的社会演进方式(即人界式道路),尽管不易被察觉,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
为了更好的阐述中国特有的法治道路的运作规律的存在,下面我需要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探求一下它存在的理论根源: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终级目标是人自身极大的安排事物的能力直至与自然的“合一”。然而,是侧重从“物界”入手还是侧重从“人界”入手,便分成了两种追寻大道的方式。从物界入手,社会的发展似乎要“平稳”的多,“理性”的多。但是起初人文的力量的有效合一与凝聚相对会比较弱一些,其统御人群,发挥集体协作的的力量也小的多。因而,在起步阶段要逊于“人界”式道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不能脱离生产力水平制约而独自发展,但是我要说明的是:这种制约就人或人类社会本身而言具有巨大的“弹性”。因为,人同万物相比具有独到的特殊性,人是万物之灵,大自然从诞生人的那天起,就将自身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在了人的身上,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自身各主体之间)的相辅相成,协调循环是易于感悟而又最难感悟的。当意识介入到了这种最高层次的框架边缘时,便会对“小利,小欲”漠然处之(更具阶段性,具体性的表现如中国古代的名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所描绘的境地,这与生产方式的先进与否,及物欲享受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直接作用关系),在构造人自身及人类集团与外界的协调一统的过程中,不断的触及着人类发展的最根本的宗旨。因此,不是处于封建社会,就具局限性。那要首先看是“物界”式道路的封建社会还是“人界”式道路的封建社会。就“人界”式道路而言,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历史的局限性,而不是囚禁于某种社会某种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因而,由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所决定的中国法治的发展道路亦具有这种强烈的“人界”色彩。

财政部关于1998年到期实物国库券定点兑付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1998年到期实物国库券定点兑付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政部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3年五年期国库券和1995年三年期国库券将于1998年3月1日到期,为保证国债兑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国债兑付效率,经研究决定,今年继续在你所进行上述到期实物国库券的定点兑付工作,请接到本通知后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知你所存托到期实物国库券的会员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确认通过你所定点兑付的数额,定点兑付的数额一经确认,即不得办理提券手续。
二、通知各地托管库于1998年1月12日前将核对并冻结在库内的到期实物国库券券面的准确数字上报你所,你所汇总后上报我部备案。
三、根据我部提供的财政部门国债负责人名单(附件四),通知你所所属各地托管库(各地托管库联系人名单见附件一、二)同当地财政部门联系,在做好本期国债清点、验收工作的基础上,于2月9日至2月13日向各省级财政部门办理本期国债兑付券面的移交工作,同时由接收券
面的财政部门出具载有实际验收数额的“1993年五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和“1995年三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交接凭证格式见附件三)。
四、我部根据各地财政部门出具的“1993年五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和“1995年三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在1998年2月27日前将实收到期实物国库券的兑付资金拨至你所,由你所根据债权记录向债权人予以兑付。
五、有关到期实物国库券券面的清点、交接等有关事项,仍按照财国债字〔1996〕5号文件办理。
六、到期实物国库券定点兑付手续费为兑付面值的2.5‰,我部将在拨付兑付资金时一并拨付,由你所按有关规定拨至各券面持有机构和各地国债托管库,其中各地国债托管库的比例为0.5-1‰。
七、请再次向我部确认向你所划拨兑付资金的帐号等事宜。
联系人:财政部国债司 蒋永红
联系电话:010 68552618 68510307(传真)
附件一: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代管库一览表
附件二:深圳证券交易所托管库联系人一览表
附件三:199 年 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
附件四:各省、区(市)级财政部门国债负责人联系表

附件一

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代管库一览表
---------------------------------------------------------
| 库房名称 | 联系地址 |联系人| 电 话 |
|------------|--------------------|---|-----------------|
|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 |汤晓斌|021-65356705 |
|------------|--------------------|---|-----------------|
| 上海901库 | 中山东一路23号二楼 |章甫强|021-63234827 |
|------------|--------------------|---|-----------------|
| 上海902库 | 中山东一路24号二楼 |胡存祥|021-63238546 |
|------------|--------------------|---|-----------------|
| 北京证券登记公司 | 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号 |张育英|010-62049407 |
|------------|--------------------|---|-----------------|
| 北京市工行 | 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147号 |孙善文|010-63014932 |
|------------|--------------------|---|-----------------|
| 天津证券登记公司 |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29号 |李 新|022-23396296 |
|------------|--------------------|---|-----------------|
| 黑龙江证券登记公司 | 哈尔滨市道里区西二道街9号 |何晓光|0451-4648005 |
|------------|--------------------|---|-----------------|
| 哈尔滨证券登记公司 | 哈尔滨市香坊区赣水路65号 |罗 晶|0451-5310647 |
|------------|--------------------|---|-----------------|
| 吉林省证券登记公司 | 长春市同志街64号火炬大厦 |陈春燕|0431-8941488 |
|------------|--------------------|---|-----------------|
| 沈阳证券交易中心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1号金城宾馆423房|翟艳杰|024-2711330 |
|------------|--------------------|---|-----------------|
| 沈阳证券登记公司 | 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131号 |吕 巍|024-4855643 |
|------------|--------------------|---|-----------------|
| 辽宁工行 |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88号 |张 毅|024-3414647 |
|------------|--------------------|---|-----------------|
| 大连证券交易中心 | 大连市中山区延安路31号三楼 |刘 军|0411-2645594 |
|------------|--------------------|---|-----------------|
| 内蒙古证券登记公司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62号 |文 兰|0471-6934972 |
|------------|--------------------|---|-----------------|
| 新疆证券登记公司 | 乌鲁木齐市人行和平北路19号 |马 兵|0991-2847415 |
---------------------------------------------------------

续表
---------------------------------------------------------
| 库房名称 | 联系地址 |联系人| 电 话 |
|------------|--------------------|---|-----------------|
| 山东证券登记公司 | 济南市经二路187号工会大厦13层 |许 丽|0531-6931113 |
|------------|--------------------|---|-----------------|
| 济南市工行 | 济南市黑虎泉西路57号 |陈 慧|0531-6914630 |
|------------|--------------------|---|-----------------|
| 青岛证券交易中心 | 青岛市上清路6号 |金燕平|0532-3869089 |
|------------|--------------------|---|-----------------|
| 青岛证券登记公司 | 青岛市上清路6号 |闫礼伟|0532-3869070 |
|------------|--------------------|---|-----------------|
| 河北证券登记公司 | 石家庄市维明街21号付1号 |童生明|0311-7033422 |
|------------|--------------------|---|-----------------|
| 河南证券登记公司 | 郑州市丰产路19号证券大厦 |刘慧霞|0371-5728130 |
|------------|--------------------|---|-----------------|
| 西安证券登记公司 | 西安市青少年宫一楼西侧 |田 伟|029-7264736 |
|------------|--------------------|---|-----------------|
| 西安市工行 | 西安市莲湖路14号西安工行北大街 |滕 晖|029-7234251 |
|------------|--------------------|---|-----------------|
| 江苏证券登记公司 | 南京市广州路39号 |李 华|025-6637281 |
|------------|--------------------|---|-----------------|
| 南京证券登记公司 | 南京市韶山路232号 |齐 红|025-3403394 |
|------------|--------------------|---|-----------------|

| 安徽证券交易中心 | 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许付生|0551-2810003 |
|------------|--------------------|---|-----------------|
| 安徽证券登记公司 | 合肥市长江路91号 |章拥军|0551-2624702 |
|------------|--------------------|---|-----------------|
| 浙江省证券交易中心 | 杭州市中河路司马渡巷50号 |林国成|0571-7910879 |
|------------|--------------------|---|-----------------|
| 湖南证券登记中心 | 长沙市芙蓉北路11号证券大厦3楼 |顾希红|0731-4311595 |
|------------|--------------------|---|-----------------|
| 湖南证券登记公司 | 长沙市芙蓉北路11号证券大厦3楼 |钟凤娇|0731-4311493 |
|------------|--------------------|---|-----------------|
| 武汉证券登记公司 | 武汉市汉口台北路151号 |李 群|027-5795066 |
|------------|--------------------|---|-----------------|
| 宁波证券交易中心 | 宁波市中山路332号 |林素琴|0574-7370200 |
---------------------------------------------------------

续表
---------------------------------------------------------
| 库房名称 | 联系地址 |联系人| 电 话 |
|------------|--------------------|---|-----------------|
| 四川证券交易中心 |成都市人民中路一段16号展览馆北二楼 |盛 利|028-6695796 |
|------------|--------------------|---|-----------------|
| 成都工行 |成都市藩库街9号工行成都分行储蓄处 |席 骏|028-6613713 |
|------------|--------------------|---|-----------------|
| 重庆证券登记公司 | 重庆市渝中区沧百路九尺坎8号 |黄 滨|023-63832573 |
|------------|--------------------|---|-----------------|
| 广西证券登记公司 | 南宁市桃源路39号 |陈 学|0771-2802969-2304|
|------------|--------------------|---|-----------------|
| 海南证券交易中心 | 海口市南宝路恒源大厦四层 |刘惠君|0898-6700273 |
|------------|--------------------|---|-----------------|
| 广东工行 | 广州市沿江中路193号 |许浓柏|020-83336049 |
|------------|--------------------|---|-----------------|
| 南方证券登记公司 | 广州市中山一路7号 |李世民|020-87395353 |
|------------|--------------------|---|-----------------|
| 云南证券登记公司 | 昆明市崇仁街5号 |黄 明|0871-3140119 |
|------------|--------------------|---|-----------------|
| 厦门证券登记公司 | 厦门市槟榔商业中心之三(二层) |聂志凌|0592-5074467 |
|------------|--------------------|---|-----------------|
| 贵州证券登记公司 | 贵阳外环城东路北段4号(二楼) |常鸿山|0851-5933857 |
|------------|--------------------|---|-----------------|

| 宁夏证券登记公司 | 银川市解放东街260号 |宋晓君|0951-6028284 |
|------------|--------------------|---|-----------------|
| 江西证券登记公司 | 南昌市沿江中路37号 |吴国军|0791-6777130 |
|------------|--------------------|---|-----------------|
| 甘肃证券登记公司 | 兰州市白银路108号 |沈 磊|0931-8435017 |
|------------|--------------------|---|-----------------|
| 青海证券登记公司 | 西宁市东关大街100号 | 李 |0971-8143381 |
|------------|--------------------|---|-----------------|
| 山西证券登记公司 | 太原市桃园北路19号 |田宝祥|0351-4081452 |
|------------|--------------------|---|-----------------|
| 深圳代办 | 深圳福中路优迪综合楼三楼 |黄宝华|0755-3248840 |
|------------|--------------------|---|-----------------|
| 福建证券交易中心 | 福州五四路317号 |何 斌|0591-7832394 |
---------------------------------------------------------

附件二

深圳证券交易所托管库联系人一览表
--------------------------------------------------------
| 库房名称 | 传真 | 电话 |负责人| 联系地址 |
|----------|--------|------------|---|-----------------|
|海南证券交易中心 |6781162 |6781864 |符绪永|海口龙昆北路2号珠江广场帝豪大厦 |
|----------|--------|------------|---|-----------------|
|武汉证券登记中心 |5807661 |5795066 |刘厚林|武汉市汉口台北路151号 |
|----------|--------|------------|---|-----------------|
|重庆证券登记公司 |63706427|63832573 |吴洪伟|重庆市中区九尺坎8号 |
|----------|--------|------------|---|-----------------|
|广东南方证券登记公司|87371224|87393147 |李 光|广州市中山一路7号 |
|----------|--------|------------|---|-----------------|
|江苏证券登记公司 |6637281 |6646651 |陈国金|南京市广州路39号 |
|----------|--------|------------|---|-----------------|
|湖南证券登记公司 |4311117 |4311595 |丰建行|长沙市芙蓉北路11号证券大厦三楼 |
|----------|--------|------------|---|-----------------|
|北京证券登记公司 |62062602|62049407 |张玉英|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号 |
|----------|--------|------------|---|-----------------|
|厦门证券登记公司 |5074464 |5074469 |翁利雅|厦门槟榔商业中心之三(2)层 |
|----------|--------|------------|---|-----------------|
|江西证券登记公司 |787811 |6627130 |吴国金|南昌市沿江中路381号 |
|----------|--------|------------|---|-----------------|

|新疆证券登记公司 |2816179 |2813700-2246|廖 英|乌鲁木齐市和平北路19号 |
|----------|--------|------------|---|-----------------|
|贵州证券登记公司 |5841135 |5811578 |梅利敏|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111号 |
|----------|--------|------------|---|-----------------|
|沈阳证券交易中心 |3400589 |2714222 |聂相国|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1号 |
|----------|--------|------------|---|-----------------|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63234827|63298203 |董兰君|上海市中山一路24号 |
|----------|--------|------------|---|-----------------|
|营业部债券代保管处 | | | | |
|----------|--------|------------|---|-----------------|
|深圳证券登记公司 |5585536 |5585540 |赵俊霞|深圳市红岭中路25号证券登记公司 |
--------------------------------------------------------

附件三

199 年 年期国库券券面交接记录凭证
-----------------------------
|交券单位: 证券交易所 登记公司 |
|---------------------------|第第第
|接收单位: 财政厅(局) |一二三
|---------------------------|联联联
|移交(接收)券面总额: |
|(大写): 亿 仟 佰 拾 万 千 百元|由由由
|其中: |交省省
| |券级级
| |单财财
| 100元券 张 万元 |位政政
| 500元券 张 万元 |留部部
| 1000元券 张 万元 |存门门
| 5000元券 张 万元 | 交备
| | 财案
| 合计: 万元 | 政
|---------------------------| 部
|交券单位: |接收单位: |
|(公章) |(公章) |
| | |
| | |
|负责人: (签章)|负责人: (签章)|
|经办人: (签章)|经办人: (签章)|
|------------|--------------|
|公证处: |驻厂员处 |
| | |
|(签字) |(签字) |
| | |
|(盖章) |(盖章) |
-----------------------------
注:1.表中各项内容涂改无效
2.表中券面交接双方公章及签章不全无效

附件四

各省、区(市)级财政部门国债负责人联系表
------------------------------------------------------
| 地区 |负责人| 电话 | 地区|负责人| 电话 |
|----|---|-----------------|---|---|-----------------|
|北京市 |崔玉庆|010-68416590 |山东省|施 军|0531-6911284 |
|----|---|-----------------|---|---|-----------------|
|天津市 |高莲英|022-23303763 |青岛市|许凤贵|0532-2849771 |
|----|---|-----------------|---|---|-----------------|
|河北省 |宋 华|0311-7018642 |河南省|张永红|0371-5711122-8096|
|----|---|-----------------|---|---|-----------------|
|山西省 |张秀珍|0351-2024941 |湖北省|周 进|027-7844986-30218|
|----|---|-----------------|---|---|-----------------|
|内蒙古 |张改玲|0471-6964245 |湖南省|彭哲民|0731-5165073 |
|----|---|-----------------|---|---|-----------------|
|辽宁省 |王继东|024-2709256 |广东省|梁伟华|020-83344558 |
|----|---|-----------------|---|---|-----------------|
|大连市 |张俊和|0411-2644948 |深圳市|詹冠鹏|0755-5580458 |
|----|---|-----------------|---|---|-----------------|
|吉林省 |柳 松|0431-2710278 |广西区|刘金库|0771-5313308-516 |
|----|---|-----------------|---|---|-----------------|
|黑龙江省|王鹏涛|0451-3643359 |海南省|孙 敏|0898-6223684 |
|----|---|-----------------|---|---|-----------------|
|上海市 |祝 霞|021-63290133 |四川省|李国成|028-6656686 |
|----|---|-----------------|---|---|-----------------|
|江苏省 |王少祥|025-3396744 |重庆市|熊伟 |023-63850082 |
|----|---|-----------------|---|---|-----------------|

|浙江省 |赵利明|0571-7056597 |贵州省|敖 红|0851-6824761 |
|----|---|-----------------|---|---|-----------------|
|宁波市 |吴国军|0574-7362356-6833|云南省|李云飞|0871-3137242 |
|----|---|-----------------|---|---|-----------------|
|安徽省 |宋 杰|0551-2643774 |陕西省|马培红|029-7210382 |
|----|---|-----------------|---|---|-----------------|
|福建省 |杨熟标|0591-7810004 |甘肃省|李 军|0931-8821914-343 |
|----|---|-----------------|---|---|-----------------|
|厦门市 |林良芽|0592-5052362 |青海省|张小新|0971-6136654 |
|----|---|-----------------|---|---|-----------------|
|江西省 |刘力群|0791-6217846 |宁夏区|荆 惠|0951-5033968-2907|
|----|---|-----------------|---|---|-----------------|
|新疆 |张兆祥|0991-2816750 | | | |
------------------------------------------------------



1998年1月5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