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6:53:22  浏览:956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劳社规〔2008〕25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管理,维护参保人权益,根据《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八月十三日

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管理,维护参保人权益,根据《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包括:

  (一)心脏彩超(UCG);

  (二)活动平板心电图(ECG-ETT);

  (三)动态心电图(HOLTER);

  (四)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六)核磁共振成像(MRI);

  (七)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八)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胆结石(ESWL);

  (九)高压氧舱治疗(HBO);

  (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检查治疗(仅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治疗和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以及急性内脏大出血的急诊抢救);

  (十一)伽玛射线(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Gamma Knife);

  (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

  第三条 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工作量、服务质量、信誉程度等,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日常审核业务全部或部分授权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委托定点医疗机构审核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费用的结算方式和偿付标准。

  定点医疗机构具备大型医疗设备和治疗项目但未获得市社会保险机构授权的,参保人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可向市社会保险机构申请,经市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同意后,记入市社会保险机构偿付范围。

  第四条 门诊诊疗应遵循先做一般检查治疗,后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的原则,保证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结果达到国家规定的阳性率标准。

  对确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由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申请并填写《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审核、报告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由非专科医生或非急诊科医生(如医技科室和简易门诊医生等)填写的申请单,其费用市社会保险机构不予偿付。

  第五条 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先由专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填写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医务科)审核后方可进行检查和治疗。急诊抢救病人可先做检查,但须在5个工作日内补办审核手续。申请单应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的程序每月上旬报市社会保险机构。

  第六条 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经定点医疗机构核准在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80%列入医疗保险记账范围(做CT和核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时,只能一次性收取检查费、造影剂药品费用和核准的材料费用)。

  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核准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偿付。

  第七条 没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其住院病人确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可由专科医生开具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申请单,经市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后,再到配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个人现金支付的费用,凭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审核申请单、原始收费收据、本人社会保障卡,到市社会保险机构核准报销,费用摊入申请医疗机构的住院平均费用。

  第八条 参保人在住院期间需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确定使用,其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退休人员95%、其他人员90%列入医疗保险记账范围。

  第九条 参保人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时,因急诊、电脑故障或社会保障卡失磁等原因,不能记账的,由患者先行自付现金,然后凭相关资料到社会保险机构申请报销。

  第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社会保险机构除了拒付相关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或取消其社会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审核、记账资格:

  (一)不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或重复收费的;

  (二)不严格把关造成冒名顶替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

  (三)以“超协议规定的偿付标准”为由拒绝给应该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参保人开申请单的;

  (四)滥做检查,阳性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五)让住院病人到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的结算按《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深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管理办法》(深社保发〔2003〕78号)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制发《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通知

劳动部 中国人民银行


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制发《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通知
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中关于“《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劳动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发”的规定,现统一制发《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各地区、部门原使用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可继续使用到1989年12月底,从1990年1月起,一律使用
统一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一九九 年 度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 发薪日期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_____
编制定员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核发机关(盖章):
《工资基金管理手册》使用规定
一、根据国务院1985年9月发布的《工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和1989年3月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的规定要求,特制定《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二、列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工资总额范围,按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执行。
三、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均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只能在本单位进行现金结算的开户银行设立一个工资基金专户,并凭《工资基金管理手册》从工资基金专户中支取工资。
四、各基层单位都必须根据上级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编制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其中,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要将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和未纳入基数的燃料、原材料节约奖和副食品价格补贴以及新增效益工资等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五、各基层单位编制的年度分季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表二),应附资金来源说明,报主管部门审核(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不在当地的,也可由当地劳动或人事部门代理审核,下同),并经同级劳动部门审核签章(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要会同人事部门审核签章);基层单
位分月按项目编制使用计划(表三),由主管部门审核签章后,开户银行据此办理工资基金使用的支付手续。审批手续不全的,银行一律拒付。
六、国家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未下达前,主管部门对其所属基层单位,可按上年度同期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扣除其中应扣出的部分,分月核定后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开户银行监督支付,待国家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下达后,在全年工资总额中统一核算。
七、各基层单位在不超过核定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的前提下,可将当月节余的工资计划指标结转下月使用,但不允许下月的工资基金提前使用。
八、各基层单位累计提取工资总额需超过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时,必须按劳动工资计划审批程序报批,未经批准的不得超过计划提取工资。
九、《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系基层单位支取工资的重要凭证,由所在地劳动部门和人民银行核发。各单位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自行涂改,每年一册,以旧换新。
表一 199 年工资总额计划
---------------------------------
| | | | 年末全部职工人数 | |
| | | |-----------| |
| | | | | |工资总额 |
| | | | | 其中: | |
|月|日| 项 目 | 合 计 | |合 计 |
| | | | |计划外用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甲 | 1 | 2 | 3 |
|-|-|---------|-----|-----|-----|
| | | 计划到达数 | | | |
|-|-|---------|-----|-----|-----|
| | | | 1、 | | | |
|-|-|调|-------|-----|-----|-----|
| | |整| 2、 | | | |
|-|-|后|-------|-----|-----|-----|
| | |计| 3、 | | | |
|-|-|划|-------|-----|-----|-----|
| | |到| 4、 | | | |
|-|-|达|-------|-----|-----|-----|
| | |数|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人、元
---------------------------------------
与经济效益挂钩浮 | |计划使用 | | | |
| | | |主 管| |
动(或含量包干) |未列入挂 |(+)或转 |审批机关 | | |
| | | |部 门|备 注|
的工资总额 |钩基数的 |入(-)工资| 及文号 | | |
-----------| | | |签 章| |
工资总额|计划新增 |工资总额 |增长基金 | | | |
| | | | | | |
基 数|效益工资 | | | | |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宾栏(3)=(4)+(5)+(6)+(7),机关、事业单位和未实行工资
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不必填写宾栏(4)、(5)、(6)、(7)。

表二 199 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
| | | | | 分季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月|日| 项 目 |工资总额|---------------
| | | |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
|-|-|----------|----|----|----|----|
| | | 甲 | 1 | 2 | 3 | 4 |
|-|-|----------|----|----|----|----|
| | |本年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 | | |
|-|-|----------|----|----|----|----|
| | | | 1、 | | | | |
|-|-| |--------|----|----|----|----|
| | |调| 2、 | | | | |
|-|-|整|--------|----|----|----|----|
| | |后| 3、 | | | | |
|-|-|工|--------|----|----|----|----|
| | |资| 4、 | | | | |
|-|-|总|--------|----|----|----|----|
| | |额| 5、 | | | | |
|-|-|使|--------|----|----|----|----|
| | |用| | | | | |
|-|-|计|--------|----|----|----|----|
| | |划|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元
----------------------
|主管部|审核部门签章 | |
----| | |备 注|
第四季度|门签章|(劳动、人事)| |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企业单位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由劳动部门审核签章;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
使用计划由劳动部门会同人事部门审核签章。
表三 199 年 月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和支付记录
-----------------------------------
| | |
| |月初全部职工人数| 本月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 | |
| |--------|-----------------
| | |其中:计| | |奖金和计件|津贴、|
| |合 计| |计|标准工资| | |
| | |划外用工| | |超额工资 |补贴 |
|-------|---|----|-|----|-----|---|
| 甲 | 1 | 2 |3| 4 | 5 | 6 |
|-------|---|----|-|----|-----|---|
| 计划安排 | | | | | | |
|-------|---|----|-|----|-----|---|
| | 1、 | | | | | | |
| |-----|---|----|-|----|-----|---|
|调| 2、 | | | | | | |
|整|-----|---|----|-|----|-----|---|
|计| 3、 | | | | | | |
|划|-----|---|----|-|----|-----|---|
|安| 4、 | | | | | | |
|排|-----|---|----|-|----|-----|---|
| | 5、 | | | | | | |
-----------------------------------

单位:人、元
--------------------------
| 工资基金使 | | |
| | | |
| 用计划累计 |单位负责|主管部|
--------|-------| | |
加班加点| | |年初至|人签章 |门签章|
|其 它|本 季| | | |
工资 | | |本月止| | |
----|---|---|---|----|---|
7 | 8 | 9 | 10| 11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支 付 形 式 |本月支付|
| | 月 | 日| 摘 要 |------------| |
|支| | | |计|转帐和内扣|现 金|累 计|
| |---|--|--------|-|-----|----|----|
|付| | | | | | | |
| |---|--|--------|-|-----|----|----|
|记| | | | | | | |
| |---|--|--------|-|-----|----|----|
|录| | | | | | | |
| |------|--------|-|-----|----|----|
| | 月末结算 | | | | | |
-------------------------------------
-------------
年初至本月| |
|开户银行签章|
止支付累计| |
-----|------|
| |
-----|------|
| |
-----|------|
| |
-----|------|
| |
-------------



1989年9月23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政办发〔2004〕7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保证事故报告的及时准确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21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境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条 事故的报告应做到及时、准确、有序、规范。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查处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四条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发生事故的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法律、法规规定还应当报告其他有关部门的,应依照其规定报告。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应按以下规定报告:

(一)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含死亡、重伤)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通报当地公安部门和工会组织。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4小时内分别报告市级人民政府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 分别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或其它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按上述要求报告。

(二)发生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通报当地公安部门和工会组织。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分别报告市级人民政府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 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渔船水上交通与捕捞、消防、民用航空等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应按以下规定报告:

(一)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含死亡、重伤)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当地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有关部门,并通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在接到报告4小时内分别报告市级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有关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危险化学物品运输翻车、泄漏,铁路列车颠覆等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按上述要求报告。

民用航空事故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上报。

(二)发生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当地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有关部门,并通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按有关规定分别报告市级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三)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第八条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在事故发生后的30日内,受伤人员死亡或者失踪人员经确认为死亡的,应及时补报。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按以下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开展调查:

(一)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由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二)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或重伤20人以上(含死亡、重伤),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或指定的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监察及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三)造成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10~19人(含死亡、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的事故,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四)造成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发生一次死亡1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可委托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第十一条 发生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渔船水上交通和捕捞、火灾等事故后,按以下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并开展调查:

(一)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由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二)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或指定的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监察及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三)造成一次死亡9人以下的事故,根据监管职责分别由公安交警、铁路、交通港监(海事)、渔港渔船监督、公安消防部门牵头,按相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民用航空事故调查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第十二条 事故现场及相关的证据应当妥善保护。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简图、或照相摄像,并写出书面记录,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任何人不得破坏现场、毁灭证据。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及有关专家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且与事故单位及有关人员没有利害关系。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负有以下职责:

(一)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二)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三)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五条 事故性质分为:

(一)责任事故:系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二)非责任事故:系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难予预料的事故;

(三)破坏事故:系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第十六条 在调查事故责任时,要按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一)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为直接责任者;

(二)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为主要责任者;

(三)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为领导责任者。

第十七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事故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制度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

(四)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五)事故发生的原因;

(六)事故的性质;

(七)事故的责任划分,以及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八)事故教训和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

(九)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和签名;

(十)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八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组的统一领导下工作,并对事故调查组负责。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中的秘密,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有关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信息。

第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有关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并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或者逃匿,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调查,并如实地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条 事故调查工作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由调查组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或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第二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科学分析,充分讨论。事故调查组成员或其成员单位对事故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应当取得一致意见;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调查组长或牵头部门提出结论性意见,对结论性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事故调查报告统一由牵头部门报送有关单位。

第二十二条 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或者有权作出事故处理决定的有关人民政府认为事故调查报告存在问题的,可责成原事故调查组复查或者进行补充调查。

第二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工作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90日。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事故调查专项费用,用于支付事故调查组所聘专家的相关费用。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二十五条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自接到事故报告之日起30日内,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4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事故处理决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对事故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公务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机关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有关市县人民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需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通过法定程序决定的,由监察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二)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责任人由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事故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事故处理决定应当自接到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之日起的30日内作出;特殊情况不得超过60日。

事故处理决定应当分别送有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和事故单位。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并办理结案手续。

(一)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或重伤20人以上(含死亡,重伤),以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的事故,由省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和批复结案,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造成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10~19人(含死亡、重伤),以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的事故,由市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和批复结案,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三)造成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9人的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和批复结案,报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事故处理情况予以公布。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